马克思曾说过:“在我看来,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、谦虚甚至羞涩的态度,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。”当家长发现孩子早恋时,不应该诋毁感情本身,最应该做的,是往一个健康、正确的方向去引导孩子,并且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,而不是一刀切的禁止。毕竟,那不是罪恶,而是一份懵懂的美好。
一、中学生为何会“早恋”
成长过程的生理需要
歌德说:“哪个少男不钟情?哪个少女不怀春?”因此,不要轻易地把一切涉及到性的问题都看成是道德问题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,也更加需要得到除了家长之外的其他人对自己的肯定、赞许和认同。这是人的自然属性,没有规则可循,没有性别限制,它的存在没有错,这也是每个成年人经历过的。
原生家庭的影响
中学生在青春期本身就处于叛逆期,再加上缺少与家长的有效沟通,甚至得不到家长的关爱和理解,他们很容易被同龄异性的温暖和关心所打动而进入早恋。因此家庭破裂、父母关系不和、长期缺失父爱或母爱的情况容易出现“早恋”的情况。
报复的逆反心理
很多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交友极为在意,甚至粗暴干涉孩子交友的权利。他们随便检查孩子的手机通讯录,跟踪孩子行踪,甚至盘问孩子结交的每一个朋友,并且总是用“如果你敢早恋,我就打断你的腿”这样的话语来威胁孩子,久而久之,孩子心里会有一种强烈的报复情绪,产生逆反心理。
网络与情爱作品的影响
现在是互联网时代,中学生接触网络的信息庞大,网络充斥着刺激性的图片或视频,这让处于青春期的他们难免会躁动不安,他们会很羡慕风花雪月的浪漫,缠绵悱恻的甜蜜,让他们的荷尔蒙迅速增长,再加上明星们的花边绯闻,让他们对恋爱既渴望又随便。
互相炫耀的攀比心理
时代变了,中学生的价值观也在变,他们认为中学时代连个男女朋友都没有实在是丢面子,他们会十分羡慕那些成双成对出入教室的同学,因为他们觉得只有有魅力的同学才会成功恋爱,所以他们纷纷效仿,积极攀比,最终也加入了早恋大军。
学习压力过大的宣泄口
高考决定着考生命运,然而一部分同学无法实现自己预期的理想和目标,就很容易丧失学习动力,经常会处于纠结状态,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,这些压力使得他们无处释放和宣泄,于是在学校找一个异性同学来缓解压力,释放内心的忧虑。
二、面对“早恋”,家长应该怎么做
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
家长要了解处于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: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是不成熟的,自尊心强,又比较敏感,特别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,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用词过激,很容易产生相反的效果。尤其对一些相对内向的孩子来说,某些过激语言容易让他们对号入座;而面对那些外向的孩子,则更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。
提醒孩子不能荒废学业
家长要让孩子知道,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很正常的,但绝对不能因此荒废学业。恋爱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,而成熟的人,应该懂得“先做该做的,再做想做的”这一道理。此外,还要让孩子明白,好的感情,应该是两个人互相鼓励,一起进步的。
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情感变化
家长要做到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情感变化,不要给孩子扣上各种消极的帽子。陪伴孩子,积极的引导,而不是打骂和威胁,要记得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,要善于换位思考。
告诉孩子“春天的时候就不要做秋天的事”
对于中学生来说,爱情就像一件奢侈品,给不起,也要不起。因为爱情的基础不是金钱,而是时间和精力。过早地接触爱情会影响学习,进而影响未来,不仅是自己的未来,也是对方的未来。
要做一个“会倾听的人”
只有拥有足够的耐心,倾听来自孩子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,给予他们合理的意见和积极向上的观念,在孩子以后有了“真正的烦恼”时才会主动向你倾诉,听取你的建议。另外,我们家长还要教会孩子保护好自己。
花儿开得过早,会提前凋零,结不出饱满的果实。但是,不要将孩子对异性有好感当成是洪水猛兽,不要将早恋等同于道德败坏,千万不要忘记自己也曾经有过青春萌动的时光。
最后,我们以汪国真的一首诗作为结尾,希望给家长和孩子们以启迪!
不,不要说
汪国真
不,不要说
让我们依然保持沉默
我多么珍惜
这天真的羞涩
你也应保持那青春的活泼
我们的肩膀
都还稚嫩
扛不起太多的责任
等一等吧
等你的肩膀更厚实些
我也懂得了
什么是成熟的思索
|